2017年2月13日 星期一

不寫會忘記:《不插電的資訊科學》教學記錄

背景

 105上學期,因為學校校舍補強,沒有電腦教室可用。正在擔心如何在普通教室上資訊教育的時候,FB出現了《不插電的資訊科學》的貼文(FB果然能通靈來著),不囉唆馬上買了3本。

 原本還抱持觀望的心態,結果工程還真的做了將近一學期。所以我就這樣上了好幾個單元,每個單元都實施了三至七個班不等。不過到了學期末,學期初上什麼又幾乎忘光了。所以趁著還有點記憶,趕快做個記錄,至少青春不要留白(老師音樂請下)。

2014年12月12日 星期五

羅馬字母號碼APP

應觀眾要求,第二個APP羅馬字母號碼,用來取西洋作著號的一種方法。這個應該會比四角號碼APP跑得快一點,因為四角號碼要比對一萬三千多字,而羅馬字母號碼只要比對英文字母大小寫共52筆資料,所以就不會像四角號碼APP一樣要,取號要花上2、3秒。

2014年12月9日 星期二

四角號碼作者號APP

前幾天去嘉工參加App Inventor的研習,趁著剛學完記憶猶新,趕快把我一直想要做,但苦於不會寫手機程式而沒辦法做的App寫出來。

2014年10月7日 星期二

資訊教育的翻轉教學問答模式


資訊教育雖然上得還OK,學生作業也大多做得出來,但總得學生對於軟體還是很陌生的感覺。畢竟學生一看到電腦,FB和線上遊戲的舊經驗就會自然而然被喚起,只剩下些許的心力用來應付老師的頌經及瑣碎的軟體操作程序。好還要更好,更何況是不夠好。於是就想來試試翻轉教學的問答模式,能不能讓學生學得更深入。

2014年9月23日 星期二

閱讀指導課程設計-自由閱讀

第四週 自由閱讀

設計理念


培養選書、專注閱讀的能力與習慣,說是自由閱讀,但也是有一些規範。之前會執行3~5次,讓學生習慣安靜看書,今年再視情況調整,同時參考怡辰老師的《四分鐘推閱讀!》模式,讓學生在下課前進行組內分享。

2014年9月16日 星期二

閱讀指導課程設計-認識索書號與排架方式

第三週 認識索書號與排架方式

準備事項

  1. 從書架抽6本書,最好是平均分布在各類。
  2. 準備6張小卡,寫上書名、索書號等資料。我是直接到書架上找書抄,以確認書在館內。

流程

  • 分類號圖示票選

  1. 接續上週課程,張貼上週各組的作業。
  2. 說明評分方式。
    1. 各組有10個圓標貼紙。
    2. 各大類只能選一個最好的作品。
    3. 評分標準為圖案最具代表性,容易讓人聯想該類的內容為何。
    4. 不能選自已小組的作品。
    5. 可以各類都不同組,也可以都選同一組。
    6. 禁止拉票、賄選等行為。
  3. 各組發下圓標貼紙。
  4. 各組一分鐘上台進行票選。
  5. 各組票選完,老師也有10票可以投,投票時同時說明選擇的原因,及指出不適當的圖示,說明原因。
  6. 統計票數,加分。(一、二名加3分;三、四名加2分;五、六名加1分)

  • 認識索書號與排架方式

  1. 說明教學目標與用意。
  2. 說明書庫裡的書架排列方式:分類號大小順序。講解這張圖時要先確認學生瞭解「俯視」的概念。
  3. 說明同一面書架裡,分類號大小順序。
  4. 說明書架層板標示與書籍排架方式的關係。
  5. 提問如何得知書籍的分類?
  6. 說明書背標上面各種數字的意義:分類號、作者號、登錄號。
  7. 說明活動內容:
    1. 活動一:
      1. 各組派一人抽索書資料,找出正確的書籍。
      2. 不可換人,但找書的人可以回小組求助。
      3. 各組除了找書的人以外,不可離開小組。
      4. 依找回時間給分。(一、二名加3分;三、四名加2分;五、六名加1分)
    2. 活動二
      1. 各組派另一人選書,放回正確的位置。
      2. 不可和找書的人重覆,也不可以換人,但可以回小組求助。
      3. 各組除了放書的人以外,不可離開小組。
      4. 找到位置要到書庫外舉手說「找到了!」待老師過去確認後才能加分。
      5. 依找到位置時間給分。(一、二名加3分;三、四名加2分;五、六名加1分)
  8. 計時2~3分鐘,讓各組先到書庫看一看,瞭解各類圖書大概的位置。時間到再回座位坐好。
  9. 開始進行活動!
  10. 如果有找很久仍然找不到的,老師可以適時給予提示。
  11. 請第一名分享找書、找位置的訣竅。
  12. 老師綜合說明,並再次詢問是否都明瞭,如有不清楚的可以舉手發問。
  13. 剩餘時間讓同學自行找書,下課時可借閱。
  14. 如有發現仍不瞭解課程內容的學生,可利用此時個別指導。

2014年9月9日 星期二

閱讀指導課程設計-第一週~第二週

背景

開課在一年級,每週一節,共六個班,排給圖書教師(就是小弟我)。

第一週:課程介紹&前測

流程

  1. 點名認識同學
  2. 說明「閱讀」、「自主學習」的重要性。
  3. 說明「閱讀指導」的課程目標:培養閱讀習慣、增進閱讀理解能力。
  4. 簡介圖書室借閱規定與程序。
  5. 前測:採用「壁虎溫暖」做為前測工具。

第二週:中文圖書分類法

理念

因為之前採用搶答方式進行教學,雖然上課時感覺學生都很投入,但到了學期中發現學生記得住十大類的少之又少。所以今年改變教學方式,讓學生自己思考,畫出代表各大類的圖案,希望能真正進入學生的長期記憶中。

流程

  1. 依前測結果進行分組,採「大聯盟選秀分組法」。
  2. 學生自行填寫座位表
  3. 各組指定人員領取「閱讀指導」資料夾。
  4. 簡述圖書館採用分類法的用意。
  5. 說明「中文圖書分類法」十大類排序原則。
  6. 帶領學生唸圖書分類法口訣,說明這是一種用諧音幫助記憶的方法,同學可以多加利用。
  7. 各組發A4白紙一張,說明任務:
    1. 將白紙折成10格。
    2. 格子上方寫上十大類的類號與類目。
    3. 格子其餘空間請同學討論後,畫出能代表該類目的圖案。
  8. 示範白紙折成10格的方法。
  9. 各組進行操作,教師巡視。
  10. 指定各組成員上臺說明。
  11. 上完課可將各組作品發回,請學生張貼在各班佈告欄。

反思

有些小組想不出要畫什麼,會在別組分享時,抄襲別組的點子。所以在小組發表前,可以將各組的作品都收回來。
如果時間充裕,可以進行投票活動,詳細作法請參考第三週課程

後記

雖然這節課的重點在於學生是否能投入認真思考,不在於產出的成果。不過學生做出來的東西有些還是滿有趣的啊!^^