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7年3月5日 星期一

教育工作的Know How:「優秀是教出來的」

  第一次接觸「班級經營」這個名詞,是在大學時代「教室裡的春天」這本書裡面讀到的。那時候也正是國內教育哲學典範移轉的時期,從行為學派和認知學派為主漸漸走向人本主義。教育現場也變得較為活潑開放,相對的,班級經營的問題也逐漸浮出檯面,一連串相關的研究和書籍,也不斷的出現。「教室裡的春天」分析了8種不同的班級經營模式,不論在當時或是現在,都是相當具有參考價值的班級經營書籍。畢業之後,初任導師,對於班級經營卻是一敗塗地,在學校學的教育理念及方法,應用在實際情境中效果卻與不如預期。一連串的挫敗,令原本就缺乏自信的我心灰意冷,常常思索自己是否真的能夠勝任教職。雖然現在坊間有許多的班級經營的書籍可供參考,但這樣的情境,仍不斷的發生在許多初任教師身上。

  記得在「教室裡的春天」這本書中,曾經提到,有些人雖然沒有學過班級經營或教學,但卻能自然而然把班級經營得很好,符合各種教育理論。在讀過「優秀是教出來」這本書後,我想隆‧克拉克就是這種人。然而與其要說是天份,我認為應該說是個人的人格特質,使得他成為一位能將教育理想,化為最基本的55條班規的人。隆‧克拉克生長於注重生活教養美國南方家庭,他的祖母對於待人接物的規矩要求相當嚴格,而這些規矩深植於隆‧克拉克心中,成為55條班規的基礎。另一方面,他父母給他的愛和支持,讓他成為一個自信、樂觀、勇於冒險的人。這樣的特質,讓隆‧克拉克在擔任教職時,能堅持自己的原則,對於自己訂下的班規,不論是遭遇到來自家長或校長的壓力時,都能貫徹執行;在課堂上教學時,能放開自己,勇於嘗試各種方法,即使那些方法會讓他看起來很丟人或很蠢;讓他在面對挫敗時,能勇於改正,不會自我否定;讓他能真心為學生設想,即使家長是那樣的蠻橫無理。

  在國內很多的文獻或書籍中,對於班規的制定,多認為要由學生自已在班會中討論,或是導師”引導”學生討論而來,以為這樣才符合民主的精神。隆‧克拉克卻不然,他認為學生喜歡有個掌控全局的權威,在教室建立秩序,把規則說清楚、講明白,學生才會既喜歡你,也尊敬你。這一點讓人感到意外,在普羅大眾的心中,美國應該是自由開放,教師沒有權威,學生也勇於對抗權威的國家。國內新聞媒體也時常報導學生對抗權威的新聞,並對教育單位的權威加以韃伐。事實上隆‧克拉克本身在就學時也是個調皮搗蛋的學生,當了老師之後想法卻有了一百八十度的轉變,這其中的轉折實在耐人尋味。不過事實證明,他是對的,在他的理念之下,學生有了長足的進步,不論是在學業或行為方面。我在學校中觀察到的情形,也大多相符,嚴格的老師反而最令學生懷念。無論如何,就如同陳之藩所說的:「民主,不是一群會投票的驢。」要培養學生的民主素養可以利用其他的機會,攸關班級經營成敗的班規,不該完全由尚在學習民主素養的學生來制定。

  分析這55條基本班規,有幾乎有一半是和禮節或教養有關的,也就是九年一貫課程網要中所欠缺的品德教育或生活教育。那麼,生活品德教育與學生是否優秀有何關連?根據1111人力銀行調查研究發現,企業主用人時考量的主要條件不是專業能力,反而是「敬業精神」、「抗壓性高」、「溝通能力」和「工作熱忱」等人格特質。在本書中,也多次提及這些教學生禮節的班規如何學時帶來好處,這一點值得我們深思。在聯考時代,由於升學制度與評鑑方式,造成品德教育不受重視,且隨著社會開放而愈來愈嚴重,一直是為人所垢病的。但是在九年一貫教育改革之後,同樣的問題並未解決,甚至將生活教育從課程中刪除,以致於有人戲稱九年一貫教育是「缺『德』教育」。經過十年的實際驗證,發現學生都成了「草莓族」,大嘆一代不如一代。但這些草莓又是誰種出來的呢?真的是「種了草莓,又怨草莓」。所幸,目前教育單位已發現這項事實,陸續進行一些計畫,本書的理念,或許可以做為借鏡。或許你會說;這本書裡說的其實都是老生常談,我國歷代祖先早就說過了。但就是因為它重要,才會一直被提出來。另一方面,這些規定並不是木然的跟著前人留下的腳步,而是反思現代社會中的問題,重新提出的,這才是其可貴之處。

  雖然克拉克對於學生的行為要求非常嚴格,但他上課卻是非常活潑,應用各種方式來吸引學生的注意,引起學生的興趣,在他的個人網站上,我們可以看到他上課時真的是載歌載舞,和學生一起瘋。但前提是教室秩序能夠得到控制,否則將會一團亂。唯有在教室常規建立之後,學生才能真正的專注在課堂上,學生才能在活潑的教學活動中學到東西。這也是他在大人與小孩之間互動的四大心法中所提到的。雖然本書對於教學方法著墨不多,但在55條班規中也有幾條是針對學習而制定的。班規,不只用來規定生活舉止,也可以用於提昇學生的能力,例13條訓練學生專心、14條增強學生語文能力、18條培養學生做事方法…等,都是很好的例子。

  對我來說,這本書對我最大的啟發有四點:
  1. 規定要貫徹執行
    不論是什麼規定,都必須要貫徹執行,一旦老師做不到自已訂的規定,或是一再退讓的話,學生就會利用這點,對於老師的規定持保留的態度。
  2. 不要搬石頭砸自己的腳
    既然所有的規定都要言出必行,那麼就不要訂自己做不到的規定。例如處罰的方式,可以語帶保留,以保持彈性,一旦規定了,就要盡力做到。
  3. 凡事都要說清楚、講明白
    所有的規定或是對於學生的期望,都要清清楚楚的說明,不要以為學生會瞭解,就算是大人都常有誤會,何況是學生。
  4. 教師要有自信
    第4點也是個人認為最重要的一點,就是教師對於自已和學生都要有自信。前面提過,從本書的字裡行間我們可以感受到,克拉克老師是一位很有自信的人,對於自己訂定的每一條班規都有充分的理由,且堅信其功效。因此,在面對質疑時,才能據理力爭,堅持到底。對於學生,他也充滿信心,相信每個孩子都能成為優秀的學生。因此才能真正做到不放棄每個學生。
  我們參考引用本書的班規時,如果半信半疑,或是不甚瞭解,勢必會有一日信心動搖而無法貫徹執行。一旦不能貫徹,就功虧一簣,前功盡棄了。到頭來,還質疑書中的做法不當或無用,其實就是因為缺乏信心且無法始終如一的執行。

  「優秀是教出來的」這本書可以說是一個教育工作者的Know How,多數班規都是簡單而可行的規則,且利用生動的實例詳盡的說明它的用意和如何實行。簡單而可行的規定得以讓學生有所依循,容易遵守;詳盡的實例說明,老師不須多方揣測才能有所體會,或是只有實例,卻無法瞭解其真正的用意。簡言之,這本書的確適合現有教育工作者,為工作注入新活力,並檢討自己現在的作法有何不妥之處;也適合即將進入教育工作或初任教師,在面對未知工作時不會手忙腳亂;更適合家長閱讀,畢竟家長對於孩子的影響更甚於老師。它符合現實環境所需、確實可行,而且成效裴然。因為它不是來自於廟堂之上,也不是來自於巨塔之內,而是來自於不同國家與我們有相似背景的真實情境之中。